欄目導航
徽派印象:小青瓦與馬頭墻
文章出處:本站 人氣:936 發表時間:2020-03-18 14:09:47
先小青瓦品種有:勾頭、滴水瓦、灰筒瓦、花邊、小板瓦、羅鍋筒瓦、花脊筒瓦、折腰筒瓦以及擋溝等組成.小青瓦在生產中目前均為手工成型,模具成型后,要蓋上草墊,不能曬,不能淋雨,不能霜凍,完全干燥以后再上窯燒制半個月,大火小火交替燒制,在燒熟之后還有道工序就是洇窯,洇窯之后起化學反應才呈青灰色.我廠現在常規規格板瓦有:150*180mm、180*200mm、200*230mm、250*240mm、280*240mm、300*224mm等;滴水有:150*180mm、180*200mm、200*230mm、250*240mm等;花邊:150*180mm、182*200mm;筒瓦180*110*55、240*125*62.5mm、305*150*72.5mm、320*160*80mm、120*125*62.5mm、150*150*75mm等;勾頭:180*110*55mm、240*125*62.5mm、305*150*72.5mm、320*160*80mm、340*125*62.5mm、305*150*72.5mm以及多種規格擋溝瓦等.
其次小青瓦可以做成各種風格屋面,仿唐宋,明清及漢代建筑風格,也可做成全合瓦屋面,特點是蓋瓦也使用板瓦,底、蓋瓦反正即“陰陽”排序。合瓦屋面主要見于小式建筑和北京、河北、山東等地的民宅,大式建筑不用合瓦.在這些地區,只要看屋面是合瓦還是筒瓦,就知道是民房還是廟宇貨是府邸。江南地區無論是民宅還是廟宇,均以合瓦(陰陽瓦)屋面為主。其中包括鋪灰與不鋪灰兩種做法。不鋪灰者是將底瓦直接擺在椽上,然后再把蓋瓦直接擺放在底瓦壟間,其間不放任何灰泥。
其實追溯到幾百年前甚至更遠點歲月,在當時候小青瓦是不稀奇的,同樣的小青瓦隨處可見;可以要說到馬頭墻卻是徽派建筑全數,其重要的特點就是防火,這個主要是因為安徽南部地區人多,建筑用地惜土如金,建筑群中道路狹窄,布局緊湊,如果沒有馬頭墻,旦發生火災,就有可能會涉及很大范圍,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馬頭墻的構造上就可以看出來墻頭都高出于屋頂,輪廓作階梯狀,脊檐長短隨著房屋的進深而變化,有階、二階、三階、四階之分,也可稱為疊式、兩疊式、三疊式、四疊式,通常三階、四階更常見,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 廳,馬頭墻的疊數可多至五疊,俗稱“五岳朝天”。
馬頭墻的的建筑上,隨屋面坡度層層迭落,以斜坡長度定為若干檔,墻頂挑三線排檐磚,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頭頂端安裝搏風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種蘇樣“座頭”(“馬頭”),有“坐吻式”、“鵲尾式”、“印斗式”等數種。;“坐吻式”是由窯燒“吻獸”構件安在座頭上,常見有哺雞、鰲魚、天狗等獸類。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谤o尾式”即雕鑿似喜鵲尾巴的磚做為座頭;;“印斗式”即由窯燒制有“田”字紋的形似方斗之磚,但在印斗托的處理上又有“坐斗”與“挑斗”兩種做法;從這里可以看出馬頭墻在視覺上讓是徽派建筑產生種非常突出的效果.藍天、綠水、白云、黛瓦、白墻,副品山水畫.
- 上一篇: 古建磚瓦的生產過程中要面對它的質量題材
- 下一篇: 淺談小青瓦的強大功能